新疆
首页 > 新疆 > 正文
新疆:大机遇大发展
2016年08月09日 来源:研究院 作者:李若帅
   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
   “十二五”时期,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新疆自治区制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一批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在“一带一路”大机遇下,新疆围绕核心区建设做文章,呈现勃勃生机。
   “十二五”时期,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新疆自治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围绕“一带 一路”,新疆自治区决策部署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5年年底,新疆自治区启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将依托新疆优势资源与对口援疆机制,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深度合作,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形成科技创新的全新载体。
   目前,试验区建设已初步列入新疆自治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正在进行方案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新疆自治区处于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十字路口”,具有东西两个市场,完全可以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大有作为。
   新疆自治区应加快金融产业的规模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要增强区域性金融中心对金融市场要素、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聚集的能力,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着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大型法人金融机构落户新疆。
   新疆改革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同样需要发挥科技的引领性力量。
   自然资源推动工业发展
   2015年,新疆自治区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1处、可供开发矿产地2处。新疆自治区,争取各类资金14.48亿元,承揽地质勘查项目384个,完成钻探进尺32.1万米,同时新疆自治区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持续推进,那拉提金矿带卡特巴阿苏金矿控制矿体范围进一步扩大,主矿体继续延伸,查明升级资源储量86吨,预测资源量超过100吨,达特大型规模。吐哈盆地及周边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取发现,页岩气预测资源量1096亿立方米,达到大型规模;准噶尔盆地周边估算油页岩资源量21亿吨,大黄山油页岩矿估算资源量24亿吨。
   “十二五”以来,新疆自治区提交新发现矿产地74处,可供开发矿产地28处,发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矿床,煤、铁、铜、铅锌、镍、金等资源量大幅提升,形成了一批新的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有力推动了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优化民生
   “十二五”期间,新疆自治区发布实施《新疆城镇体系规划》《新疆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十二五”新疆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15.24亿元,完成了12个地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4个城市、68个县城、785个乡镇总体规划和8839个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民生保障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212.4亿元,开工建设安居富民工程156.73万户、竣工153.62万户,近600万农牧民入住新居。累计投入资金1558.56亿元,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43.83万套,基本建成115.01万套,230余万城镇居民喜迁新居,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5%,较“十一五”末提高近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累计投入资金72.75亿元,完成校园安全、医院安全工程12968个。累计投入资金43.46亿元,完成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43178户。有效的改善了民生、凝聚了民心、增进了民族团结,助推了社会治理,为全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作用。
   同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新疆自治区累计新建节能建筑1.5亿平方米,较“十一五”增长32.7%,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7934万平方米,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1400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一五”的6.42倍和2.3倍,建成绿色生态城区1个,16个项目获绿色建筑标识。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4.79%,人均公园绿地11.12平方米,现有国家园林城市24个,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12个和10个。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名镇3个、名村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11个,15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达到5处。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7个城市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启动实施,150余个乡镇和1700余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发生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