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大湾区发展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大湾区凭借“产业+科研+政策”三重优势,其与东盟市场(如广西的枢纽作用)的联动,或将进一步拓展AI技术出海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AI)全产业链,目标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高地。

一、大湾区AI发展的战略定位

国家战略支持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2024年新增“AI+产业集群”专项政策。目标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超万亿元。 

深圳:AI算法研发与硬件制造(华为昇腾、腾讯混元大模型)。 

广州:智能汽车、生物医药AI应用(广汽、小马智行)。 

香港:国际数据枢纽与AI伦理研究(香港AI超算中心、跨境数据流动试点)。 

澳门:智慧城市与中医药AI(横琴粤澳合作区AI产业园)。 

二、政策与生态建设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数据跨境流动”先行先试,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试点跨境数据“白名单”,允许合规AI训练数据跨境传输。香港《2024年数据法案》简化科研数向内地流通流程。税收与资金支持,AI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50%(大湾区专属政策)。广东省设立500亿元AI产业基金,重点投资芯片、大模型等领域。 

三、挑战与对策 

关键瓶颈是高端GPU芯片依赖进口,国产替代仍需时间,跨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则不统一。破局方向,共建“大湾区AI标准”:推动数据、伦理、安全规则一体化。 

强化“硬科技”投入:联合攻关AI芯片、量子计算等“卡脖子”领域。 

最后, 2024-2025年重点突破深港共建“AI伦理与治理联合研究中心”,抢占规则制定权。广佛莞打造“AI+制造”全球标杆,推动500家工厂智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