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主体的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长江经济带中,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既是引领流域整体转型发展的桥头堡,也是长江经济带与海外市场的重要枢纽,肩负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带领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龙头示范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长江经济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进一步深化战略思路,应更加体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定位,以绿色创新作为核心载体,强化绿色和创新之间的互动,深入推动创新链在智力链、学术链、智库链上的强化发展。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保护好长江生态。首先,是资金缺口较大。有些地方反映,近年来开展了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移民搬迁和退耕退养等工作,但上级政府下拨的环境治理专项资金较少,即使是一些列入国家或省级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当地也要为这类项目提供较多的配套经费,由此承担了很大的地方财政压力。其次,巩固生态环境整治成果缺少长效机制。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还缺少精准的帮扶机制,部分地方实施的就业帮扶政策不够精准,难以有效解决渔民上岸之后的生计问题。最后,应该灵活应用更多的区域政策工具,多措并举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基金,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社会化的机制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效果巩固提升。
此外,重点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内形成了“大集群+小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为长三角地区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奠定了重要基础。例如,长三角地区拥有多个汽车产业以及零部件基地,汽车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23%左右。而集群优势也使得长三角地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上下游企业出现不同步的“停摆”现象。在上游供应受阻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消耗库存原料维系生产,生产节奏将受产业链影响出现放缓。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跨界协作共建可以在稳定供应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分散的地区产能进行整合,有效进行跨区域联结,实现该区域的供应链稳定。(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