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的深港两大国际大都市形成“港深极点”,对西岸城市的影响力随着多座隧桥工程而日益加深,最后将形成辐射范围包括东莞、惠州、广州南沙、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深港大都市圈。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2019年2月18日正式发布,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年了,现在大湾区的发展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目前大湾区尽管仍然面临疫情的困扰、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调整,但是2022年的大湾区告别启动期、迈向快速发展期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广州港见证了这座城市两千多年的长盛不衰。
从港口码头、物流网络、仓储配套,再到集疏运网络、航运服务,南沙的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不断扩展。看广州港南沙港区,南沙港一至四期集装箱码头、粮食码头、汽车码头等一应俱全。在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和南沙港铁路的加持下,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交通站点、轨道交通,再到融合城市多重功能的站场综合体(TOD),南沙作为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综合门户枢纽能级同样加速跃升。看庆盛枢纽,作为广州引入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首个试点工程,未来,这里将成为内地唯一同时通达港澳的区域。
从南沙港集装箱码头往南走,到达龙穴岛的最南端处,一座堪称全国最大的“冰箱”坐落于此。这座“冰箱”的学名,是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冷链项目。冷链项目旁,则是国际物流中心北区的广州港大湾区国际集拼中心,沿着仓库两侧盘旋而上的环形车道,可以一路驶进仓库6层月台进行装卸货。
目前,大湾区各个城市内部存在的这种科创智造升级与园区招商困局构成一种鲜明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是一哄而上导致的产业供给不足,大家都想短平快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等国家政策扶持的高科技产业,吸引大量房地产商转型做产业地产,开发了过量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以及工业园区,形成一个特定时期内产业入园的浓烈竞争格局,很多园区出现“填不满”的状态。
另一方面是很多房地产商投身产业园区开发,缺乏与产业商的良性对接,缺乏产城融合的发展经验,导致园区难以满足产业商的入驻需求。
不能导入一种投机心态,奢望以短期行为捕获长期模式下才能获得的可持续性收益。今年大湾区各市存在的上述结构性矛盾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善,取决于科创产业的供需平衡及合理布局,也取决于政策和市场是否调整到位。相信,在《南沙方案》的助推下,庆盛枢纽片区一定可以打造成融合‘港人熟悉’的香港元素、又有‘岭南文化’的广州特色,再加上智慧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优质社区。”(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