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深圳“地下城”,未来将高质量发展
2022年01月29日 来源: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构建深圳“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开发新格局。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Drives Shenzhen Become an "Underground City" and Enjo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romote the east, assist the west, unite the south, develop the north, and make the middle great" builds a new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of "one core, multiple centers, and networks" in Shenzhen.



获悉,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0-2035年)(草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项支撑,是全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重要管理依据。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与策略、平面与竖向管控、 开发布局指引、设施分类指引、防灾减灾和实施保障措施推动合理引导深圳全市地下空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空间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这个规划的核心目的,就是打造深圳市各城市片区的公共服务核心。通过规划的描述,可以看出文化体育设施,行政服务设施都将利用地下空间布局,未来,这些地下组团无疑会成为各个城市片区的文体服务核心,再加上站点周边成熟的商业聚集,成为城市公共服务核心。

 

经过四十年发展,深圳在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从推动同步实施以城市公共中心、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进行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利用,实现绿地、市政、商业等设施的功能复合,地下停车、轨道交通、立体步行网络等互联互通。同时,鼓励引入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提供无障碍措施,增加特色文化元素,提升地下公共空间的品质与活力;在不远的将来,深圳不仅将有前海合作区、深圳机场枢纽等世界级的宏伟地下交通枢纽工程,有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等高品质的文体设施,以及集商业、娱乐、休闲、轨道交通于一体的地下智慧城市项目,还将在地平线下不断延伸,形成与地面空间交相辉映的“城市倒影“,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依托“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中心体系、轨道交通枢纽分级等,划定45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其中包括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宝安中心区、深圳机场站枢纽、深圳北站枢纽、光明科学城枢纽、深圳东站枢纽、梅林关枢纽、龙岗大运枢纽、龙城广场枢纽、坪山站枢纽等片区。

“经济战略和产业格局”远景目标方面,提出“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构建深圳“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开发新格局。深圳打造“1+7+N”产业空间格局,包括综合性创新核心区、深港创新合作区、会展海洋城、光明科学城、龙华高新区、坂雪岗科技城、宝龙高新区、坪山高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将以更丰富的空间使用功能、更高效的站城一体模式、更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更可靠的风险防范 机制、更前沿的地下空间科研探索,迈向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充分利用综合性空间,自然要把原来被浪费的空间利用起来,深圳也已经有前海交通枢纽的试验经验。同时说明深圳确实没地了,需要建设符合现今城市发展水平的高质量公共服务核心,地上空间不够用,只能往地下寻求空间。这种结合站点的真正高密度“立体”开发,可以说是比以往更纯粹彻底的TOD模式,各个功能在空间上更加集中。通过地下空间的拓展,可以解决停车、公共服务、街区连通等各方面的问题,这种实践对中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很有参考意义。(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