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大湾区: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2021年04月23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经过近4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

GRAND-BAIE: an important power source for lead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fter nearly four years of hard 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Bay are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stages, its overall strength has been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cooperation has been deepened and extensive, and the people of the three places have gained a more substantial sense of satisfaction, fully demonstrate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system advantages and vitality.



2020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1.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广东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重点有以下六个方面成效:

  一是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开放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比肩国际一流湾区,关键看创新。粤港澳合力推进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三地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建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获批建设,东莞散裂中子源等高端平台加快集聚,广东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与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联合实验室。创新资源跨境流动更加畅通,广东向港澳开放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累计跨境拨付财政科研资金1.5亿元。全面实施大湾区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珠三角九市累计发放个税补贴23.9亿元,引进近9000名境外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高效,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等港澳重大科研成果在珠三角顺利转化落地。

  二是现代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建成一批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大湾区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正式开通,粤澳新通道、皇岗口岸重建等加快推进,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2/3的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香港机场扩建、白云机场三期、深圳机场三跑道等加快建设,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均居世界四大湾区第一。

  三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三地市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粤港澳把规则衔接作为打破壁垒障碍的关键,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努力把制度之异变为制度之利。与港澳营商环境规则对接取得新突破,在CEPA框架下探索对港澳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依托“数字政府”平台实现港澳企业商事登记“一网通办”。近3年,广东新引进港澳资企业5万多家,实际利用港澳资金3400多亿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试点开展FT账户业务,“深港通”等便利措施落地实施,累计276家广东企业在香港上市,200多家港澳金融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2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三地食品安全、疫苗等技术标准实现互认,粤澳健康码实现快速转换。

  四是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港澳居民来粤发展更加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创业就业,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内地就业许可,深入实施港澳青年实习计划等交流项目,三地合作建设13家创新创业基地,港澳科技创新基金等优惠政策覆盖在粤创业港澳青年,目前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民生领域市民待遇全面落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动工建设,35家港澳资医疗机构落地、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广东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9.5万人、高校在读港澳学生1.4万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18.7万人次,广东面向港澳居民发放社保卡近12万人。大湾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围绕水、空气等污染问题,实施区域联防联控,联合开展跨境河流治理,保护好供港供澳的一江清水,2020年珠三角地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2.9%。

  五是协同推进前海、南沙、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形成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拓展港澳发展空间。前海聚焦与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前海深港创新中心等投入使用,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3万家,前海合作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586亿元。南沙聚焦与港澳科技创新、特色金融、公共服务等合作,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加快建设,南沙大桥建成通车,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累计落户港澳企业3870家。横琴聚焦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将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横琴设立分部,累计注册澳资企业3800多家、近两年增加2倍。

  六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效应充分释放。大湾区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大力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交汇对接,认真落实中央27项改革举措和40项首批授权事项,向深圳下放148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加快建设。广深两市全方位深化战略合作,深港、穗港、珠澳等合作更加广泛深入,有效发挥对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柒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