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大湾区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02月12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杨健霖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2019年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香港和内地间开通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为他们提供一条事业发展的新跑道。

粤港澳三地在互联互通、协调机制、制度衔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大湾区共建态势。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区块链等新产业新业态塑造着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大湾区的产业体系趋于完备;三地政府和广大民众形成了携手发展大湾区的共识,中西多元文化融合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商业网络更加密集,资本市场和自由贸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强化珠澳创新链条的连接、创新要素的驱动,使广、深、港、澳走廊通过珠澳合作带动珠江口西岸发展,形成一个闭环的创新链,从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目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城市,内地核心城市对港澳青年的吸引力可享受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深圳市出台的多项港澳青年相关政策,如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税财政津贴、分配区内人才公寓并可享受住房租金减免、就业资助等多项优待。这些政策福利真正使港澳青年引得来、留得住、活得好,使更正全面融入大湾区高质量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是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概念。在国家一系列规划、建设、政策推行中,粤港澳大湾区从被选择者慢慢扭转成了选择者,紧紧抓住了主权。因为,大湾区经济最重要的是其空间协同能力,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数据来实证研究上海同城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内协同能力,实证结果表明:1)上海同城圈产业分布更加全面,粤港湾大湾区中大陆城市制造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间的协同配合较少,香港与澳门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结构,割裂较为明显;2)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和上海同城都市圈中,上海同城都市圈的区域内城市间差距是最小的,而且这种差距仍在进一步缩小,其缩减速度也是最快的;3)上海同城都市圈能够通过空间集聚实现经济协同;而环首都城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集聚更多带来的是经济竞争与资源争夺;4)上海同城都市圈区域内,城市之间互补效应更加明显,苏南及浙东北区域内部协同性强于珠三角经济区,制度差异、市场分割限制了粤港澳的互补协同;5)上海同城都市圈区域内,经济辐射随空间距离拉长而衰减的速度更慢,城市收入水平对空间距离较近地区收入的弹性更大。

携领带动,在新时代,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充分运用大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举措,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从此湾区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级别战略。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