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大湾区服装产业是否再工业化
2021年02月05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杨健霖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内外政经形势错综复杂,香港与珠三角地区以“前店后厂”的合作形式,携手打造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最经典的范本。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格局不断调整,港资传统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鞋、塑胶、皮革、玩具等,要配合国家产业升级战略,才能继续在珠三角营运,对港资厂商来说经营越来越困难,他们面对升级转型、拓展市场等的迫切需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增长极作用被寄予厚望,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推动大湾区产业融合、产业共建成为共识。对标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世界大湾区同时也是时尚之都,而服装作为时尚产业的核心部分,在国家新战略背景下如何整合资源、实现升级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影响力对话和竞争的标志性产业,是当前大湾区服装行业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服装行业进入深度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升级发展论坛的展开,正式顺应了这样的战略背景,更显得意义重大。

过去港资制造企业大多数作为大湾区生产基地与跨国企业间的联系人,这些企业主要以OEM及ODM模式为主,在供应链中多数处于被动状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港资制造企业除了巩固原有的中介人角色外,许多主动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实现升级转型。目前,大湾区人口超过7000万,GDP达1.6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已相等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且消费力不断上升。在国家‘双循环’的格局下,目前是港商将出口转内销、开拓内地市场的最佳时机。港商可先以大湾区作为产品北上的小窗口。下一步协会将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服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产品与商贸流通创新,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搭建行业平台,建立分享机制,嫁接优势资源,为会员企业、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

在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不少有助港资厂商在大湾区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但是粤港两地之间仍有不少行政制度、税制、清关、产品认证、出入境、社保等方面的差异,“希望两地政府能加强协调,为货品出入口简化程序,例如共同为在大湾区销售的商品,特别是食品、药品、玩具、家电等建立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安全及检测标准,并建立联合检测实验室提供检测及认证服务,合格的产品可经绿色通道过关,节省清关程序和时间等,帮助港商拓展内销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出现,为广东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其具备的优势,有利于广东的服装产业从中获得一些资源的整合机会,来帮助产业做整体的提升,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各方面紧密合作,凝聚各方的力量,以项目为载体,抱团合作,共商、共建、共享,让纺织服装企业一起走向世界。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