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首页 > 西藏 > 正文
西藏新常态下的生态、畜牧业犹可期
2020年12月03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杨健霖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持续优化,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再加上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近20多年来,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且长期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作为边疆地区、民族聚居地区、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西藏继续保持“扩张总量、注重质量、快步追赶”的跨越赶超式发展。至少在未来几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还需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才可能实现上述宏伟目标。从长远分析,西藏的自我发展能力极其有限,其增长基本是注入式增长,受全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从高速到中高速换挡的影响,西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外部条件改变,意味着长期逆势高位增长的不可持续,因此,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将是新常态下西藏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态势。

如今正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拼搏发展的西藏,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不仅是最大政治、最大民生、最大潜力的现实所需,更是着眼未来、提升管理水平、培植县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纯畜牧业大县的惟一指望,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但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追求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要求。全面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治理项目,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产业转变,筑牢生态产业根基,逐渐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的共赢。让支柱产业提档升级,始终坚持以生态畜牧业为主攻方向,按照“要致富、靠畜牧,挖穷根、兴产业,可持续、抓生态,先育点、后连片建公司、联牧户,拓市场、增收入”的工作方针,推动生态畜牧业全面发展,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另外,为防止贫困地区生态的持续恶化,减缓因生态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贫困,依据近年来西藏自治发展方向,西藏越来越注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经济发展方式将从单纯的投资驱动转变为投资消费齐驱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西藏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民众对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将大大提高。未来西藏民众的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以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以非物质消费为主,生存型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型消费比重上升,进入更加体现生活质量、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消费发展新阶段。投资、消费、外贸和创新多元驱动将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不但减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也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西藏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据统计,2019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6.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对新产业新业态应当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既鼓励创新、为新产业新业态成长留足空间,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又切实保障安全、不能放任不管,引导新产业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要加强对新生事物发展规律研究,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防止简单套用老办法,不搞“一刀切”。对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支持鼓励其拓展应用场景。对一时看不准的,设置一定“观察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处置。对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严格实施监管。对非法经营的,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常态化,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围绕打造“面向南亚陆路大通道”目标,全面改善口岸及口岸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大自产产品出口,扩大货物贸易进口,加快跨境旅游等服务贸易发展,推进贸易通关便利,扩大进口贸易规模,提升西藏沿边开放度。深化与青陕甘宁、川滇渝等省(区、市)的战略合作,建设异地特色产业和企业孵化基地、物流基地和营销平台。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来藏投资发展,支持区内优势企业建立完善面向全国的营销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