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批新产业迎来新的机遇,“无人经济”便是其中之一。无人经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纽带,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方位对接,其背后推动力是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可以说,技术是无人经济兴起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今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将无人经济推向风口。目前来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无人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消费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发生变化,1978年以来共出现过三次消费升级。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食品烟酒的消费占比正在不断减小,教育文化娱乐的占比不断增高。目前,80、90后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追求快捷、方便、时尚、个性是这一代消费群体的普遍特征。无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消费者对便利、多元需求升级的体现。无人经济发展是政策和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机构渗透是无人经济更新迭代的重要推手。在无人零售兴起时,仅一年融资超过40亿元。此外,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也是资本涌入较多的区域。如无人驾驶,2015-2019年,无人驾驶融资金额整体呈上升态势,2019年融资案例58件,融资金额达到318.48亿元。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变革,无人经济会对就业产生何种影响?回顾历史上的每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既会淘汰一些就业岗位,也会创造出大量的新岗位。科技创新虽然在短期内会造成一些工作被替代,但从长远来看,它又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关键在于替代和增加的比率是多少。如 事“铁路的出现抢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至少200多万的铁路工人,技术变革会夺取一些低端繁琐的工作,最终也会创造更高端人性化的工作岗位。”同样,无人经济并不是完全淘汰劳动者,而是把劳动者从体力劳动与简单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扮演更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角色。所以,无人经济在“机器换人”过程中,既有“减人”,又有“增人”,减的是可重复工种的普工,增的是适配专业的新技术工人。未来,对于只进行重复劳动的普工的需求势必下降,但专业的技术工人需求会大幅提高。此外,企业因为自动化水平提高带来效益提高,需要扩大再生产,也会新增岗位需求。现在,很多企业都喊“缺人”,最缺的其实是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更是“一将难求”。
为适应城镇化进程和不断发展的创新创业活动,还应加强对不发达城镇居民的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管理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培训,不断普及无人经济消费相关技术和实用技能,为不同年龄段的无人经济潜在就业者提供帮助。大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水平人才和团队,为无人经济所依靠的科学技术的普及输送人才,尤其是加强数据分析、预测分析和系统优化等无人经济重要竞争因素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操作维护人才的培养。
以新产业新业态市场主体感受和诉求为导向,建立无人经济投融资体系,破解投资隐形障碍,填补鼓励政策盲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避免市场主体被不合理的门槛挡住或绊倒。紧扣政策设定目标,落实好无人经济创新创业减税降费措施,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帮助解决投资者和创业者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困难,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