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首页 > 广西 > 正文
广西如何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0年07月31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吴禹潜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也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了新机遇。

从企业上云到工业互联网“智能+”带来新变革;从“暖心生活节”“线上+线下”新零售激活“内动力”,到数字广西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疫情冲击下,我区各级各部门直面挑战、抢抓机遇,推动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打好转危为机战略主动战,为全区经济加快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赋能新制造

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加快了新技术、新模式与产业渗透融合,推动企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倒逼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

“每件产品处于哪个流程、每个订单完成得如何、买卖双方产品交付对账业务等报表内容,在平台系统中都能一目了然。”疫情期间,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广西汽车集团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科技,自主研发了企业服务总线监控平台,实现供应商供货、工厂生产、客户配送等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疫情之下,“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智化”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实现无人化、少人化作业的同时,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初步统计,工业企业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后,实现了产品从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质量、销售、物流等全业务流程的监控和运行调度,产品合格率、生产经营效率都提高了10%以上,生产线人员配置减少20%以上。

“我区以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唐爱斌介绍,我区围绕汽车、北斗导航、生物农业、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培育国家创新平台,目前已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24家。

新型消费“线上”突围

新型消费方式的背后,是广西传统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结合、精准匹配网络消费新需求、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的结果。

线上线下融合零售、“无接触”概念下无人零售、社区团购平台兴起、直播经济火热……在今年“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的推动下,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创新拓展新模式、新业态,主动出击化危为机,“线上”突围开新局。

政府、商家、电商平台跨界联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引导企业上云和向线上拓展,打造广西第一条本地生活数字化智能街区,鼓励传统商贸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为旅游企业提供景区“码上游”、酒店“信用住”等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餐饮企业中大型连锁品牌转型较快、受益最为明显,品牌企业更加注重研究线上经营模式、菜品创新、价格策略、服务体验等,短时间内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

今年以来,电商与社交融合蓬勃发展,线下企业积极开拓线上销售业务,互联网销售逆势增长。广西200多家参与网上零售的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监测数据显示,网上零售带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1-5月,广西参与线上销售的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4亿元,同比增长91.3%。线上新型消费加速成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回补。

强扶持 优服务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传统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区加快形成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政策指引,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努力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数字经济总量6593亿元,实现总量、增速、比重全国排名“三提升”,提前一年实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0%”的目标。至今年6月底,广西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到11242家,在西部地区排第4位。仅今年6月份,数字经济企业就新增258家,增速同比增长1倍多。

整体而言,广西产业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平台少“转不了”、基础差“不能转”、成本高“不敢转”等诸多障碍。

要破解这些问题,围绕钢铁、汽车、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集群打造或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上线上云”;建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帮助企业加强数字化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工程;强扶持优服务,保障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需求,使政府真正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后台”。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加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要推进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上云,推动中小微企业云端创业创新,形成低门槛、广覆盖、有活力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