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航道上,一些标志性事件犹如灯塔,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6万亿元,年均增长11.7%。内蒙古自治区从2002到2009年连续八年增速‘蝉联’全国第一,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全国第17位跃居到2017年的第9位,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数据背后是内蒙古自治区各行各业的巨大发展变化,今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当前国内经济运行压力较大、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复杂形势,产业优化升级成为了各地的亮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在经济实力中发生了意义深远的根本性变化,从小到大、产业实力从弱到强,实现了“蝶变新生”。由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一是工业实现了由能源产业单一拉动到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体系的跨越提升;二是服务业扬帆起航,实现了发展、壮大、繁荣,从数据报道看进一步强化了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三是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年均增长达到6%成为全国13个粮食产区、6个粮食净调出区之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占全国1/3以为,牛奶、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实现农牧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动绿色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大力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农村牧区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带动了农牧业科技进步、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主要农作物良种率和家畜良种化率从改革初期的60%和29%提高到现在的98%和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内蒙古自治区能告别传统粗放的发展阶段,逐步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在当前背景下要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尤其要把握关键,做深做细做好新产业、新动能文章。近年来各地发展实践也表明,新兴产业发展越快、越好的地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产业体系的整体有机性和生产活动的创造性就越强,经济发展就更具活力。
下阶段,需要从要素支撑、政策环境、资金支持等方面夯实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以新产业的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助力产业转型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