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首页 > 西藏 > 正文
西藏金融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2019年05月28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杨健霖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和调控作用日益明显。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持续为地方经济“输血”,有力的维护西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藏地处边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对金融扶贫的需要更加渴望。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跟上新时代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仍显不足,激活激发金融扶贫力量仍然大有可为。就西藏而言,金融扶贫应做到以下几点:

融扶贫应瞄准广大农牧区。在西藏,广大农牧区、农牧民是扶贫的重点,由于对政策缺乏了解等多因素影响,农牧民以传统方式获得金融资金、政策支持方法不多,自身能力有限。因此,金融扶贫应在破解农牧民资金难题和抵押质押难题上下功夫,重点破解自身财产使用权质押难题,改进农牧民、农牧区经营管理机制,推动新的农村生产经营机制的形成,将自身金融发展与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有机结合,在提升自身业务的同时,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发展空间。

金融扶贫要注重精准。当前,西藏脱贫攻坚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够精准的问题,贫困户对扶贫资金的使用难以做到精准合理有效。但金融扶贫资金的发放和使用以具体项目和贫困户本人为主,可以精准到具体项目和个人。针对不同的人员,可以运用多种金融服务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脱贫道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金融扶贫应做到扶贫扶志。在西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和“坐吃山空”的现象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然而,金融扶贫是一种市场行为,资金要求“有借有还”,贫困户必须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建立诚信档案,到期还款,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提升自身脱贫技能,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永久脱贫。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目前,西藏自治区大中型企业受市场价格低迷、环保力度加强等因素影响,收益减少;小微企业受制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运行情况,西藏金融机构作为实体经济资金的供给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政策导向和扶持,调整区内信贷结构,强化风险管理,力求各类资源得以科学、有效配置,从而为西藏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保驾护航。

发挥机制效应,助力扶贫开发。西藏贫困发生率超20%,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全区59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有一多半的家庭其致贫的原因与人均生产要素资源不足、居住地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缺乏就业能力等因素相关。将这部分生产力进行有效的解放,由原来的贫困人口转化为劳动力人口,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这将极大地缓解政府的扶贫压力。而转化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金融市场的有效介入,通过产业帮扶、资金贷款等开发式扶贫举措,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家庭的潜力,进而形成自我积累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并逐步实现脱贫目标。

强化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创新多元化融资。充分发挥资本要素在市场规律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拓宽金融投资途径,降低交易成本,管控金融风险。具体来说:

第一,要促进金融市场资本的多元化,增加投入资产。打破旧有的企业进入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多层次化的更新上市,对于有资质有能力的经济组织进行长期投资与中期债务等金融工具的研发,使融资途径更加多元。

第二,加强各项股权资产引入资金与创业改革引入资金的实践支撑功能,全面发挥财政基金的重要作用,创新金融准入模式,加大自治区产业资金管理,为区内成长性企业提供长期发展的资金支持。

第三,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研发各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技术风险监管与授信方式共同担负信贷补偿型产品,制定相关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组织内部股权、债券的有效结合。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特殊艰苦条件下的西藏金融行业来说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牢牢把握金融改革的大政方针,为西藏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