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6年08月09日
来源:研究院
作者:褚梦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新”,即发展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常”,即相对稳定,不是短期状态,而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长期阶段。在新常态下,广西需要找到新的战略思路,把稳方向、沉稳换挡、平稳爬坡,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国家总体战略引领下,广西一直努力探索“赶超跨越”发展之路,从1985年的“尽快翻身”到1997年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再到2011年的“富民强桂”新跨越,都把争取较快增长速度、尽快做大经济总量放在中心位置。
但在实现较快增长速度、快速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也逐步产生并累积起资源消耗高、要素投入粗放、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缓慢、结构不协调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在新常态下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性化。一是经济增长质量整体不高。突出体现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投资效率低等方面。二是产业结构仍然处于较低层次。一产比重仍然偏大。二产尤其是工业总量偏小,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总量不足。三是经济增长陷入“资源陷阱”。2013年广西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94.1%,废水、废气和废物排放仍高于全国大多数省市。四是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五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1978年以来广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左右,离集约化增长与粗放型增长的分界线40%差距较大。六是公共服务建设关注不够。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经济新常态下,广西要对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资本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方式要逐步向劳动和技术主导的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工作重点从速度攀比转变到提高质量上来,使增长速度与提质增效同步。
广西今后的发展,必须尊重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客观现实,既理性面对增速换挡,坚持区间调控,保持“平常心”,又顺应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坚持定向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展战略应向“提质增效”转型,把精力主要用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提质增效的方面,追求财政增收、企业增效、收入增长、结构优化、环境洁化、生活美化的发展,推动实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要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激发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凝聚稳增长的内生动力。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关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形成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金融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的主导产业,完成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拓展发展道路,拓宽发展空间。同时发挥特色,统筹协调,打造区域发展新格局新模式;利用广西地域优势,打活沿边牌,建设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必须抓好生态经济建设,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好环保产业,将环保产业作为广西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