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首页 > 宁夏 > 正文
宁夏自治区的生态建设之战
2019年05月22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杨红云

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和粗放型发展,也让昔日的绿水青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宁夏自治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省区之一,86%的地域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包围,生态环境敏感复杂,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宁夏自治区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当地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仍将是长期制约宁夏自治区加快发展的“瓶颈”,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围绕生态立区战略,宁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提出了“六个一”的工作举措,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明确了“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具体标准。宁夏自治区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投入力度大,使得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用实干托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脱贫富民和生态立区上,让各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人们能明显感受到“蓝天多了,绿化多了,水逐步变清”,但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转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依旧大;污染天气、黑臭水体、恶臭扰民、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事实告诉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面临着重大挑战,这不仅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做好长期作战准备,必须久久为功。

宁夏水利部门日前全面启动首轮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工作,有效提升水生态环境。据了解,去年冬天以来,银川市区主要河湖经过长时间冰冻、蒸发和渗漏,加之没有有效降雨补给,水体循环不畅,河湖水位下降。正值春灌时机,宁夏水利部门密切关注河道水情和补水需求,及时向银川市区景观河道等湖泊湿地实施生态补水。陆续为沙湖、星海湖等重点湖泊实施补水,力争呈现出水清、水满、水流动的效果。

彭阳县地处自治区南部山区,35多年前,“光秃秃的山、斜坡坡的地”就是其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的真实写照,如今,她却捧回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一个个重量级奖杯,每年春暖花开时,漫山遍野的桃杏花、层层叠架的梯田、美丽壮观的茹河瀑布等美景,更是引得游人如织。彭阳县“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背后,就是彭阳人35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奋斗史。

积尺寸之功,方能成千秋之利。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代一代干下去,一届一届传下去的恒心,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自治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有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