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首页 > 思潮 > 正文
目前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2025年09月12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中国经济在新发展阶段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正通过一系列精准且有力的经济政策,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政策聚焦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等多个关键领域,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

产业政策方面,中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高端化转型,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制造业为例,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方向的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推动这些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导向之一。为提升创新能力,国家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例如,在一些重点科技领域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集中力量突破 “卡脖子” 技术。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建设成果交易平台等举措,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对于平衡全国经济布局、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至关重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在京津冀地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明确区域产业分工定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和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而在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促进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营商环境优化等一系列政策,加强珠三角九市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在市场环境优化方面,政府持续推进 “放管服” 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从产业、创新、区域、市场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这些政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中国经济在新发展阶段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