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发挥“港澳所长”,对接“国家所需”
2025年03月14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站在新起点,各界期待大湾区软硬联通、协同融合再提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6年来,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衔接”不断拓展。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越来越多香港青年跨过深圳河,“北上”筑梦大湾区。

2018年至2024年,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举办“21+2青年季”品牌活动,其中包括大湾区青年足球交流赛、青年篮球文化节和“一小时都市圈”体验行等大型青年交流活动,深受粤港澳三地青年欢迎。优化境内企业赴港IPO上市的备案与核准机制,善用“互联互通”机制,提升港股IPO市场流动性;推动设立“高端人才在港置业资金通”政策,为高端人才在港购房提供便利;扩展“一签多行”适用城市范围,借力第十五届全运会促成政策落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展消费场景至服务消费,优化消费券发行方式和规则,扩大使用群体。

在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入驻汇丰、瑞银等420家金融机构,并成为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第一站”。在南沙,期货、航运和数据三大交易所已落户,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启动运营。

在此基础上,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更加聚焦跨境出行的便利化。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冼汉迪建议,进一步优化跨境车辆管理。例如,开放粤港两地牌车辆的第二个常态化陆路口岸通关权限,探索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一道两检”模式,提高跨境通行效率。今年,代表委员进一步在科技创新领域提出建议,关注研发资源的共享,聚焦数据流通和人才协同。

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快整合信息系统,让港澳居民在内地更顺畅地办理社保、银行开户、医疗等事务,减少繁琐的手续,提高生活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