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至14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
继2023杭州亚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个洲际性综合运动会。而这一届亚冬会,共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多名运动员参赛,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亚冬会的开幕,正进一步推高国内的冰雪消费热情。
在冰雪资源同样占据优势的内蒙古自治区,冰雪产业同样快速崛起。 以连续七年登上《央视新闻》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为例,为了带动当地冰雪旅游,2024年冬季,阿尔山市推出了“来阿尔山完成寒假作业”“雪超”——雪地足球超级联赛等4个爆款产品和150项涉及温泉、康养、运动、研学、年会、观光等领域的配套文旅体活动。 同期推出的“天天那达慕”活动聚焦“冰雪+运动”,设置花车巡游、骑马穿越、冰雪竞技等30多个项目。自2024年11月冬季旅游启动以来,当地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从投资成本来看,滑雪场属于重投资、重人力、周期性生意,让国内现阶段能够赚钱的滑雪场少之又少。滑雪场的投入包括场地租赁和批准费用,雪道缆车、造雪机、压雪车等相关设备购买和维护费用,滑雪教练和雪场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费用,滑雪板和雪橇等基础设施配套费用,水电和相关软件系统费用,日常运营中的短视频拍摄和直播间投流等宣传费用。上述成本因滑雪场规模、地理位置、区域位置不同出现差异。比如,在冰雪资源占据优势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投入会比中部和南方低。但同行1万平米左右的滑雪场投入8000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开业前期需要大量造雪机器同时工作,15天仅电力成本就高达四五十万元。但冰雪经济的火热导致大量资本热钱纷纷涌入滑雪场,国内消费者对滑雪仍停留在体验上,复购率偏低。滑雪场游玩项目和宣传的同质化,带来的行业价格战;全年中仅有冬季形成客流高峰,和滑雪场本身接待能力和高运营成本形成的错位等等,让国内大量滑雪场发展承压。
当前国内冰雪经济正按照“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快速发展,其对区域经济和产业拉动是明显的。但如何找到差异化,如何与AI、黑科技互相融合,如何对游客构成长期吸引力,恐怕仍需要地方和从业者长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