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已经逐步形成雁阵式发展。
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今年初“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也搅动着城市竞争格局。作为下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在“新引擎”,各地低空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找到差异化赛道。
“低空经济的上半场看美欧,低空经济的下半场要看中国。”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依靠三大驱动:一是科技创新驱动,要建立完整、先进、安全的低空产业体系;二是应用场景驱动,要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推进低空飞行与更多领域深度融合;三是管理改革驱动,实现依法依规、科学高效管理。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配套产业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配套产业的不断完善,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肥沃土壤,支撑低空经济产业攀高向新。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总产值达9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拥有1700多家链上企业,其中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1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相关专业人士指出,预计未来中国低空经济将经历市场培育、爆发、成熟三个阶段,产品技术体系朝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基础设施体系朝立体化、网联化方向发展,监管运行体系朝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低空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看科创资源,另一方面重在产业生态。在此基础上,广东正推动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格局。这为发挥低空经济核心城市作用,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