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职教领域合作将进入常态化和深度化方向。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香港知名高校纷纷赴粤办学。香港拥有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诸多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有不俗表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粤港澳三地协作不断细化深化下,职教领域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并呈现出四方面特征:
一是多层级主体同步推进。顶层设计由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签署包括学历学位互认等内容的备忘录来推动,中间层面则由协会与联盟创建交流互动、成果转化的机会,基础层则由院校或机构以合作办学、共享资源的形式达成协作关系;
二是多城区平台共同推动。在与港澳地区政府机构或学校互动方面,深圳、广州、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城市均积极参与,深港、穗港、珠澳等多个平台的合作项目、交流活动尤为活跃;
三是优势互补促进理论及技能双提升。如香港职训局分别与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飞机维修专业学生实操实训课程和电气工程联合培养项目,融合了香港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内地城市的产业发展经验,有助于学生理论和技能双提升;
四是粤港澳三地落地合作项目仍然较少。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高等专科教育中外(含港澳台)合作办学情况,广东合作办学项目共57个,在全国省/直辖市中排名第7,与上海总数相当,而与江苏(192个)、山东(119个)等地差距较大。并且,其中多为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高等专科合作项目,与港澳合作的备案项目较少。
粤港教育合作、优势互补,多措并举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产业赋能,紧扣湾区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支撑湾区产业长远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湾区需求为导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生物医药、金融物流等专业,支撑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则摒弃了传统的院系设置方式,组建功能、信息、系统和社会四个连接多个学科的枢纽,枢纽涵盖多个新兴领域研究方向,如“功能”枢纽包括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