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几年疫情下的非常时期,中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今年终于完全开放了。
两会登场第一天,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娄勤俭星期一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今年两会闭幕后,不再举办中国总理记者会,而且今后几年也不会再有了。”。不难预计,取消总理记者会也将引发外界对中国政治走向的新猜测,这种猜测将贯穿今年两会的全过程,冲淡官方希望外界聚焦的两会主题。从这个角度说,这一决定确实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对中国而言,这些议论、批评都只是外界的观感,从“定力”的角度,中国不必在意外界的眼光。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经济复苏乏力、社会预期偏弱,国际形势不乐观的大环境下,经济课题是今年中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最大焦点,官方在首场发布会上信心喊话,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将持续巩固和增强、“前景光明”:中国总理李强将在会上宣读他上任以来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接下来的一周左右,参加两会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政协委员将围绕李强的报告展开审议和讨论,其中包括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中国军费的增长幅度,如何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如何提振消费,如何发展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如何保障民生、稳定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或农民工就业,如何扩大开放、稳定外资等等。
对比之下,中国去年经济增速达到5.2%,高于官方预定的目标。但西方舆论并不看好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路透社3月1日报道称,面对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地方债等问题,中国领导人需要做出重大政策决定,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但中国经济已陷入困境,因此全国人大的议程将集中在对经济的短期支持上。中国要实现5%的经济增速,将面临更大压力。如何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培育外贸新动能,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保驾护航,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将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