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首页 > 思潮 > 正文
货币政策与稳信用的矛盾
2022年04月15日 来源: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2022年全球增长动能趋于下降,出口动能可能会放缓并传递至就业,客观上也要求央行稳信用对冲。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Stable Credit

In 2022, the global growth momentum tends to decline, and the export momentum may slow down and transfer to employment. It requires the central bank to stabilize the credit hedge.



2022年,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展望。首先,2021年 8-11月央行在多个会议与重要报告上均强调“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向外传递出稳信用的政策信号。其次,房地产下行对金融系统、经济与就业的传递仍在持续,对经济、金融与就业的压力仍存。再次,在海外宽松政策退出+海外制造业高库存的作用下,2022年全球增长动能趋于下降,出口动能可能会放缓并传递至就业,客观上也要求央行稳信用对冲。

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较好地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有些事情不用政府去做,市场会自动调节。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健有效,主要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继续减税降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同时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不能搞量化宽松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应贷尽贷,应贷快贷,为经济结构性调整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宏观调控具有主动性,宏观政策调节库“弹药”充足,能够把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目前,市场主体最在乎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市场主体生存的“空气”。市场主体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用好微观政策,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各级政府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营商环境和提高服务上来,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再掀大潮。

需要注意的是,基建投资必将是2022年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基建投资也必然会反弹,但不能因此盲目乐观。传统上地方政府承担了全国九成左右的基建投资, 在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和中央严控地方隐性负债的背景下,期待基建投资大幅反弹是不现实的。(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