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城际港口间的物流协同和无缝衔接,在“功能组合、水路转运、数据协同、港口合作”上实现“多港合一”。
Innovative Allocation of Port Resources for the Combined Ports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o realize logistics coordination and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city ports, and achiev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ports" in terms of "function combination,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data coordination and port cooperation".
目前,深圳创造性推出“深圳枢纽港+珠江沿线支线港”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各主管地海关按照多式联运运单“一单到底”的理念实施协同监管,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完成货物申报数据的交叉验证,通过共享港口代码实现货物在湾区各码头间“24小时”水路调拨,从枢纽港进出口的货物可以在珠江支线港码头一次性办理交还箱手续及海关通关查验手续,客户将货物交到支线港视同交到深圳枢纽港,从而打破港口空间壁垒,实现城际港口间的物流协同和无缝衔接,在“功能组合、水路转运、数据协同、港口合作”上实现“多港合一”。
据了解,“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已辐射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多个城市,2021年运行货物同比增长3.5倍。此次措施创新推出“海空港畅流计划”,通过开通“海上快线”、援港铁路班列等项目,积极打造供港生活物资“水运快线”,缓解深港陆路运输压力。近日,为保障香港物资供应,深圳大铲湾、妈湾和盐田集装箱港区全面开通供港物资水路运输快速通道,每日保证至少3000标箱处理能力,全力保障香港市民“菜篮子”“果篮子”安全稳定。通关速度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营商环境的优劣。在提升通关便利方面,深圳海关提出进一步推广“大湾区组合港”“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改革,支持企业灵活叠加运用各种通关模式,实现通关环节高度简化,区域通关高度协同,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
海关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推进“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等模式试点。该模式以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南沙港、蛇口港作为枢纽港,以珠江沿江及内河港口为支线港,通过枢纽港与支线港之间的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和精细分工,实现不同港口间的一体化操作,畅通枢纽港及其腹地的物流,提升口岸通关时效。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综合业务工作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的运行线路已覆盖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珠三角主要港口城市,2021年共约10万标箱货物通过该模式通关。海运物流一体化发展促使自贸试验片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得以联动发展,实现港口群互联互通、协同发展。(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