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探索“双碳”先锋之路
2022年03月11日 来源: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双碳目标为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开辟出国‘双碳经济’新模式,重塑国经济竞合新格局。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Actively Exploring a Pioneering Path of "Dual Carbon"

The "dual carbon" goal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t will form a new model of China's "dual carbon economy" and reshape the new pattern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China's economy



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成为多地2022年工作的重头戏之一。作为中国建设密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双碳”既是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危机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紧跟国家布局2021年中规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年度研究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指标较优,大湾区内58%的区县及地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优于我国平均水平,70%的区县及地区单位人口碳排放量优于我国平均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双碳”布局已经全面铺开: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广东省碳排放强度“十二五”期间下降23.9%,“十三五”期间下降22.35%,以约5%的碳排放和7%的能耗占比支撑了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香港已于2014年实现“碳达峰”;低碳试点城市广州、深圳、中山分别提出了2020年、2020—2022年、2023—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明显超前于国家部署。在粤港澳大湾区翠亨新区打造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国际双碳经济产业要素集聚具有非凡意义。

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为契机,广东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在联通深港、位于三大自贸区中心位置的翠亨新区创建首个“双碳”经济示范区,聚焦双碳新经济融合示范,推动双碳下的高端装备、金融资本、碳经济对接香港和国际资源要素分工,建设双碳经济国际科创中心,通过利用好湾区高校基础研究优势与珠西的产业转化优势,推动双碳创新科技和创新金融的有效深度融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双碳经济创新中心、产业中心、高新企业集聚中心和粤港澳双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首先能源结构上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农村生活用能中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依然很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较少

其次,在农村农民的经济活动中,农产品的深加工、推进乡村经济、旅游经济包括工业生产,用电成为最重要的成本。要从顶层规划上,推动新农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用新能源服务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最后,农村人口分散化特征较为明显,集中的农村能源市场难以形成,造成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本较高。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规模化运营水平低,能源普遍服务能力不足。

“双碳经济”将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新生态,并加速工业领域低碳化转型,“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电网结构调整及数字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能源供应链低碳升级的重点领域,相关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专业服务等领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会推进更新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它开辟的不仅是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更是一个重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新模式。(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