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广东以“双碳”为牵引 促绿色转型
2022年01月14日 来源: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过去一年,广东启动粤西、粤东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前期工作,海上风电场加快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Guangdong is Promoting Green Transformation with "Dual Carbon" as the Traction

In the past year, Guangdong started the preliminary work of the 10 million-kilowatt offshore wind power base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Guangdong, and accelerated the large-scale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wind farms.


 

以碳达峰、碳中和牵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重点流域支流治理、黑臭水体治理、臭氧污染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广东。

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2021年9月,当高温天气、煤炭短缺遇上经济复苏,用电需求快速增长。面对电力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广东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保障能源电力供应。

在落实发电企业基准电价上浮、启动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推行尖峰电价等市场化手段下,电力紧张形势得到有效缓解,自去年10月以来,广东能源电力供应基本得到保障。到12月底,存煤低于15天的电厂已清零。

与此同时,广东稳步推进新能源及时“补缺”,优化能源结构。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在广州市黄埔区,一批蓝白相间的崭新泥头车已经上路行驶。这批氢燃料电池泥头车共计500辆,其关键零部件基本在黄埔区研发生产。一次充氢时间仅需8—15分钟,可行驶400公里以上,有利于改善黄埔区泥头车污染严重的现状。

“黄埔区引入了一批‘高精尖’氢能龙头,联合了穗港莞深各方力量,从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部件制造、产业配套服务等环节推动氢能产业的聚焦发展,打造了氢能创新发展的格局。”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教授朱冬生说。

同样的跨越式成长也在佛山、云浮等广东其他城市同时上演。位于云浮的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拥有国鸿氢能、广东重塑、飞驰汽车、联悦氢能等一批关键企业。搭载国鸿氢能的电堆系统,从生产车间驶出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自卸车、牵引车,在云浮、佛山等多地示范运营,这背后正是两地产业链的协同支撑。

氢能汽车产业正是当下广东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广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制造业绿色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从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到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绿色正在成为广东经济的基底色。

“碳标准”也已成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标尺。在茂名,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大力推行清洁生产,41套装置通过中国石化绿色装置评审,开创了“无泄漏装置、无异味厂区、绿色洁净企业”建设。

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全省重点流域治理成效不断巩固。曾经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和练江已成治理典范,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练江海门湾桥闸断面2021年全年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河流水质继续巩固提升。

治好一江水,不仅算清了生态账,也算好了经济账。在茅洲河,初步测算深圳段释放土地价值超1000亿元,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驻,更多科创与孵化平台落地扎根。

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更强调调整空间格局进行源头治理。其中“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以及项目选址的重要标尺。这一制度成为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可有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绿色发展也孕育出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东送清冽的西江水至大湾区。粤东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环北部湾(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全力推进,一个个超级工程将重塑广东水资源格局。

森林进城,身边增绿。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盖率超58%,上百个湿地公园、森林小镇星罗棋布。

生态兴则文明兴。截至2021年,广东已创建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1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5个“两山”基地,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不断提升。(柒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