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五项能力打造中国社会治理“南沙样本”
2021年12月31日 来源: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的总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坚持构建“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南沙治理格局,认真落实推进社会治理各项举措,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Five Capabilities to Build a "Nansha Sample" of China's Social Governance

The general objectives, key tasks and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pilot work guidelines for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s adhe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ansha governance pattern of "party construction leading +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earnestly implementing various measures to promote social governance,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social governance.



近年来,南沙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及省委、市委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的总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坚持构建“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南沙治理格局,认真落实推进社会治理各项举措,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逐步完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南沙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引入大湾区(广州)海事法律、知识产权法律审判中心、公益诉讼协调指挥中心等6个中心,推动诉讼、仲裁、域外法律查明、司法鉴定、律所等高端法律服务资源融合,实现海商海事、知识产权、行政、互联网等专业领域审判业务的系统集成。

其次,南沙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在全国创建首个“云仲裁”、建成全国人社系统首个自主版权“天枰一号”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e仲裁”、“e裁审”两个微信小程序,探索构建“快速、权威、便民”劳动仲裁南沙模式,逐步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仲裁便民服务圈”。南沙还搭建平等开放的劳动争议仲裁区域合作平台。加强调处规则互鉴、仲裁员资源调剂、案件审理互通、硬件设施共享、宣传交流互动等合作。目前共揭牌成立首批5个区域合作仲裁庭,互聘首批19名仲裁员,开展跨区域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云庭审”7件,涉及金额约103.5万元,减少当事人4360多公里,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共商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再次,广泛开展粤港澳人文交流活动。南沙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义务工作)区域合作大平台、创业服务平台,以阵地建设、项目开发、供需对接为主要路径,不断增进港澳中学生、青年人才及社会企业对内地的认识和认同,推动三地人文交流常态化。

最后,出台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发展的扶持办法。南沙为港澳青年量身定制《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落实“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等扶持政策,为港澳青年扎根在南沙创造最好条件。

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与港澳各界青年交心交融。南沙建设“粤港澳青年三新讲学所”,面向港澳青年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港澳青年学习了解南沙国家新区自贸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开发建设成就,努力打造成为港澳乃至国际社会青年“一天即可全面了解南沙”的窗口和门。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