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为总目标,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环境营造,推动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Greater Bay Area: The Construction of Songshan Lake Science City is Steady
With the overall goal of making Guangdong a strong province with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ies, Guangdong will strengthen its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Greater Bay Area a leading place for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with global influence.
其中,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松山湖多次被“点名”,体现出松山湖乃至东莞在全省科技创新战略中的独特地位。
松山湖科学城今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完善的创新链条,环境配套及科创氛围加快提升,科创、人才、产业政策“组合拳”相继推出,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一座剑指“世界一流”的科学城起步成势,成为东莞在“双万”城市新起点进一步彰显“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的核心引擎。
一流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多重使命。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为松山湖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例如,《规划》第二章第一节“构建大湾区创新发展格局”部分提到,依托广州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广深港科技合作机制和模式;第二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部分提到,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起步成势……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等。
第四章第一节“强化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分则提到,加快推进松山湖实验室等新材料平台建设,加快突破关键原材料及核心技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高地。
松山湖为何被频频“点名”?突出的创新“硬实力”是根本。
不久前,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实现了束流打靶功率新提升,在100千瓦设计指标的基础上,再次提升20%,实现了重要突破。
作为我国唯一、全球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建成投用以来,已经服务全球超过2600名用户,完成500多项原创性课题研究,涵盖多个前沿研究领域,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不久前中国散裂中子源还作为重点项目,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面向“十四五”,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将在松山湖启动建设,形成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群。
科技政策体系精准发力
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体系
自从去年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已成为新时期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当前,松山湖科学城围绕“四梁八柱”实施框架,布局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今年7月,松山湖印发《东莞松山湖科技计划体系方案》,围绕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科技人才、科技金融及创新环境布局了“七大专项”,并集中发布了《东莞松山湖促进源头创新实施办法》等七份扶持政策,进一步强化政策赋能,推动形成“1+N”科技政策体系,全方位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其中,围绕科学城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定位,松山湖首次针对源头创新出台了《东莞松山湖促进源头创新实施办法》,致力于加快推进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打通产业转化堵点难点
架起科技成果转化“铁索桥”
10月下旬,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项目参与单位受邀参展,并展出了其团队研发的个性化定制雪车头盔。
据了解,该头盔可通过采集运动员的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其内部材料缓冲层采用了3D打印点阵结构,可有效抵御头盔遇到碰撞时的各种冲击力。同时,头盔重量约为1100克,比起上一代赛用头盔减少了500克。
创新成果的产生离不开科研设备的支撑。为盘活设备资源,提高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成本,东莞于2020年11月在松山湖上线成立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目前该共享平台已汇集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以及众多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等79个单位,约4700多台套科研仪器设备。(柒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