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市区西北角,布达拉宫的背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
Tibet has Strengthened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 by Using Wetland Protective Nets
At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Lhasa downtown, behind the Potala Palace, there is the Lalu Wetland, which is the highest and largest urban inland natural wetland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a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area.
五月的拉鲁湿地,草长莺飞,风景如画,绿草随微风翩翩起舞。拉鲁湿地能有效提高含氧量,是拉萨成为国内空气质量最好城市的保障。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西藏”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湿地生态管护长效机制,着力提升西藏自治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能力,为打造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构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美丽西藏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法治思维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不断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网络,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04年,我区下发了《关于加强西藏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湿地资源保护已纳入《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2013年,又下发了《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将湿地保护纳入建设美丽西藏战略。此外,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认定和名录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湿地依法保护管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玛旁雍错、麦地卡和色林错3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3块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建立了2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如今,全区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30.8万公顷。
生态扶贫就是要强化“绿水青山”,最终把“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结合起来协同发展。西藏自治区2015年开始实施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通过补偿试点工作,建立了采取湿地保育、湿地限牧等保护湿地措施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开展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基础上,增加聘用湿地管护员和监管员,既加大对沼泽、湖泊、河流等自然湿地的管护力度,又实现到户到人精准脱贫。
2014年至今,西藏自治区共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资金1.84亿元。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4866.8万元,共聘用管护员737人,监管员93人,对试点范围内41.18万公顷重要湿地进行管护。同时,聘用2127名农牧民群众参与当地湿地资源管护(平均管护期3年),提供38839个湿地管护和监管生态岗位,让农牧民群众从湿地保护中受益,实现湿地保护与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双赢。
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西藏自治区严格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重要湿地的保护工作,并优先安排国际重要湿地管护工作。
同时,西藏自治区以林业主管部门为主,针对农牧民湿地生态保护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各县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农牧民生态保护员开展技术培训,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恢复项目等均安排一定的技术培训,部分驻村工作队组织生态保护员开展了生态保护业务学习及培训。林业主管部门长期与潘德巴协会、万科基金会等环保组织合作,在保护区、重要湿地,组织社区和生态保护员开展技能培训试点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和技能学习,管护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成效明显,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有量稳定在652.9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8%以上。西藏自治区湿地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全区7市地中,那曲市湿地面积最大,为299.3万公顷;阿里地区湿地面积位居第二,为200.64万公顷;其他依次为日喀则市、山南市、拉萨市、林芝市和昌都市。(柒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