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宣读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称,大湾区是香港参与国家经济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无论是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的协同合作,以至市民在大湾区内的生活便利及安居置业,都需要制度和政策上的不断创新,务求令资金、人员和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更为畅通。
大湾区和香港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广深港科创走廊的“重头戏”,香港和大湾区合作不是1+1等于2,而是1+1等于11,从地理上看,前海毗邻香港,是香港初创企业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首站。前海先行先试,开放、开明的政策,非常适合初创企业。过去一年,前海推出了多项针对香港的开放措施,让港人港企更踊跃参与前海发展,包括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的政策,让港澳居民在前海合作区购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方面可享受与深圳户籍居民同等的待遇。此外,前海也推出措施鼓励合适的移动电子支付机构在前海设立分公司,进一步结合前海和香港的优势和产业特色,深化香港和大湾区合作。
事实上,大湾区的建设让香港与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链接更加紧密,而香港本身国际化的特点又有利于连接全球供应商,香港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也让企业可以招揽全球科技人才;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基础设施、科技创业政策和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以及成熟的资本市场形成建设下一个“硅谷”所需要的一切,基础设施、人才、多元文化、金融市场。不仅吸引大批内地和本地青年来此设立创业公司,从硅谷、温哥华等北美科技摇篮回到香港创业的科技人才也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对于像技术驱动型公司,香港成熟的资本市场对未来的融资及上市发展也益处颇多。至于香港如何建立自己的创新科技生态圈,深圳有不少科技龙头企业,而香港的科技公司则偏向小型,设于科学园、数码港,多数透过科技解决问题,然后将方法卖向大企业,例如将小型科技融入金融系统。到时候会有不少高等院样人才返回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产学研”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堪称全球独一无二的金融科技实验室,“湾区内有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三种不同的法律体制,这是金融科技创业团队需要面对的挑战,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一直作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实行简单低税率政策,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对于创业家而言,大湾区无疑是一个最理想的舞台。
大湾区与香港在可以“双引擎”发展,香港主力金融,深圳则主力创新科技,如同美国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未来,大湾区在专利数量、独角兽企业等方面均超越世界其他湾区,聚集了全球顶尖的科创人才。(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