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首页 > 思潮 > 正文
政策为消费保护,夯实平稳运行
2021年02月18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杨健霖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消费品行业PMI为52.3%,高于上月1.8个百分点,行业增长加快。从产需情况看,消费品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制造业总体,分别为54.1%和55.2%,比上月上升1.5个和4.3个百分点,显示出随着春节假日临近,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市场需求释放明显,企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

事实上,在之前的元旦假期,消费市场便以诸多亮点开局。中国消费品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制造业总体,分别为54.1%和55.2%;网上年货节启动首日,全国网络零售额达363亿元;海南新增免税店开业当天前两小时销售额破1000万……开年首月,消费市场实现了火热开局,并呈现诸多积极迹象。值得注意的是,促消费政策还在加码。获悉,免税市场、农村消费等成为接下来的促消费重点,多个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正在密集部署更多支持举措,加快升级领域和下沉市场潜力释放,进一步夯实消费的经济“压舱石”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消费本身就是社会大生产的终点和新起点,有消费才能刺激生产者进行生产活动,才能引导生产者扩大生产,才能不断推动生产者提高生产层次。消费集中体现了人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意愿,才产生了持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终极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拉动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从需求来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终端需求。投资和消费均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不过,投资是中间需求,其主要作用在于形成未来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消费的支持。因而消费作为终端需求从根本上支撑了经济循环的实现。特别是投资与消费、消费与储蓄、国内消费与国外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是否协调,都取决于最终消费能否实现。如果终端消费需求不旺盛、总需求相对疲弱,那么总供求不平衡将导致各产业链企业经营困难,生产循环就很难顺利实现,由此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产能过剩、失业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消费需求的顺利实现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产来看,市场需求引导带动生产持续扩大。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由于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中间投入,因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并逐步迈向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制造业供给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经济增长主要受市场容量的限制。因此,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扩大居民消费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从供需关系看,消费决定着生产循环是否顺畅。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成效,落后过剩产能有序化解,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供给显著增强。同时,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有效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我国社会总供求矛盾出现一定缓解。供需关系的改善使得消费生产循环较为顺畅,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时期的46.5%上升至"十二五"时期的54.5%,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进一步上升至60%左右。

据了解,这也是下一步的政策发力点。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明确,下一步促进消费的重点是积极稳定汽车、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同时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和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新需求,大力培育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数字消费、智能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推动线上消费乘势成长,促进线下消费加快回补。(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