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首页 > 西藏 > 正文
西藏发展历史性跨越,民营经济进入新阶段
2020年02月15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杨健霖

一个地方市场化程度越高,民营经济就越活跃、越发达,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民营经济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业、税收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西藏自治区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是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

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之初,经济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属于典型的农牧业经济,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三大产业发展极不平衡。民主改革以来,当地经济结构在发展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不断调整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

更令人欣慰的是西藏青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很多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不少人还在内地上的大学。这些青年人思想新、见识广、视野宽,对社会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认识,是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优势。

西藏自治区著名的冬虫夏草是大自然赐给雪域高原的灵性宝物,因其神奇的药用价值和稀缺性,备受追捧。这种资源性药品,产量稀少但价值极高,不同于普通的农牧产品。据了解,山南、林芝的许多农牧民都参与虫草挖掘活动,虫草收入已成为许多人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目前,很多村集体和致富带头人都组建了自己的合作社或销售公司,推销本地的产品。还有一些将贫困户和村民的农畜产品收集起来进行销售。

和虫草产业类似的在流通、销售方面的问题,也在其他的特色产品上有所体现。只是由于有些产品不具备虫草的稀缺性,销售成为最关键和困难的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品牌、定价权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而生产反而退居其次。现实中也是如此,个体生产者和普通群众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最低。他们要想获得平稳、可预期的收益,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组织较大购销公司或权威的行业协会,扶持守法规范的采购、销售公司,构建透明公平的交易市场,明确交易标准和质量标准,一方面降低农牧民销售成本,一方面获得更大的销售利益和市场话语权。不断壮大实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进而形成健康而强大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未来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需要更大程度发挥政府作用,科学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和更加稳健发展。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通过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特别是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自治区人民极为淳朴的原生态文化风貌,饱满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并具有很强的深度拓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着眼于长远长期发展,应拒绝纯商业化、同质化、庸俗化的急功近利发展,潜心打造独具藏族淳朴风情的文旅服务模式。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上升的幅度比第二产业上升的幅度略大。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增加,成为当地吸纳就业的主要阵营。也说明当地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这些新产业的出现发展,并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当地政府的谋划引导和技术支撑以及一个广阔的市场所造就的。

西藏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精神始终贯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治理理念和以治边稳藏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建设的顶层谋划。打造地球第三极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推动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依靠科技进步把西藏的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好、利用好,通过特色农牧业发展推动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产业兴旺。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鉴于此,西藏自治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开创了非公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座谈会等系列工作会议,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力抓稳投资、稳金融、稳就业,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