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新旧业态交替,传统企业加速退出;工业、农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较高壁垒;新兴产业发展快,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等。把握数字经济换道发展的机遇,抓住数字经济自身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要重视数字经济为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可以孕育新动能,在创新中占主体地位的是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即那些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不仅在技术上持续获取创新成果,也能不断拓展科技服务的范围。目前创新基础需求是知识的创造,是对各种想法、信息和数据的收集、组合、利用和再创。在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影响下,很多产品和服务竞争出现了跨界融合和平台化的趋势,其结果使得企业创新中知识的来源变得更加跨界,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某个单一行业。企业需要通过“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双向流动来推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知识和资源的结合与利用,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这个新的企业创新范式虽然已经提出十多年,但只有在近年来,因数字化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企业开放式创新才变得更加普遍,也变得更加容易可行。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的主引擎。这些新机会和新模式能否成功实现价值创造最终还是要看企业是不是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管理挑战,建立必要的组织能力和合适的组织模式。2018年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1%,对数字经济增长贡献度高达86.4%。中国信通院指出,中国数字技术、产品、服务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对其他产业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实现优化。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的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制造的转型以及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时代新就业形态的涌现,既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就业领域的反映。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等工作。具体包括:加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带动传统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水平;研究制定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发展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培育壮大平台软件和应用系统等新兴业态。例如,作为最早践行零售数字化的科技创新企业之一,商业的核心逻辑是对零售产业供应链进行数字化改造,预测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并反向反馈给供应端,让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和商品层层调拨次数,从而极大地降低整个零售产业的供应链成本,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切入口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社会数据资源的协同开发和合理应用,鼓励数据资源合规交易、有序流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非常关键。举例说,数字科技对农牧业进行改造提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养猪环节,对原料使用和成本降低取得不错成效。
而对于下一阶段如何实现真正的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最内核的工作就是创新驱动,只有创新驱动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加以引导,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将政府手段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进行结合,形成最优效应。还要坚持问题导向来逐步破解难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专项形式,来解决在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瓶颈和短板问题。
由数字经济平台上涌现出来的新职业格外耀眼。人社部发布的13个新职业,将在就业市场创造600万个岗位需求。在创造数字化新职业的同时,数字经济平台也广泛提供普惠型就业机会。“不少人没事干”和“不少事没人干”两种现象并存,数字经济平台则通过创造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缓和了就业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值得高度肯定。这种分布式、弹性大的工作形态,有效减缓了就业压力。同时,新就业形态有助于培养从业者自我负责精神和工匠精神,劳动者直接为客户工作,直接接受客户的服务评价并直接获得客户报酬,这有助于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不断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